8月,江苏大学实践团前往贵州省遵义市花茂村,先后走访了当地的土陶非遗传承人母先才先生、苟坝印象工作人员、党群服务中心商铺工作人员,向其了解花茂村当地环境特点与红色旅游发展状况,青春黔行,研学乡土。
实践团调查花茂村在资源开发、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中的鲜明红色理念,深入研究遵义市乡镇的自然的、历史的、民俗的文化内涵。在苟坝印象,整洁的餐饮环境、丰富的民俗文创、适宜的娱乐活动,还有酒坊、陶艺展示区等多种产业结构连,工作人员表明还将在后续结合红色文化推出亲子活动,全面开展产业服务,推动乡村振兴。在先才陶艺馆,实践队员向母先才先生请教非遗传承与红色旅游相关问题,同时动手体验了陶艺制作的困难,体会到手艺传承人的坚守精神。“有了政府的支持,现在路也好了,旅游业也发展起来了,手艺也更好传承了。”母先才先生在访问中说道。
实践团队还访问了返乡创业企业家王治强先生,在向王治强先生的请教中团队成员了解到红色之家经营良好的原因是其对革命精神的传承、优秀的口碑和不断的回头客。
实践团队走访了播州区紫薇社区。紫薇社区是国家脱贫攻坚战争中,为解决乡县发展问题建立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团队成员为社区小朋友开展了民族团结宣讲小课堂与民族故事分享会,并与小朋友互动游戏,活动氛围十分融洽,有助于小朋友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在课堂结束时,社区小朋友主动们向成员们送上自己在课上完成的小手工。
随后,团队成员与紫薇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座谈。工作人员说:“社区中大部分小朋友和老人是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非常欢迎咱们返家乡的大学生们回来实践!”团队成员在与工作人员的交流中了解到,社区安置了来自全区18个镇(乡、街道)不同民族不同风俗的建档立卡贫困户400多户将近2000人。播南街道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能致富、奔小康,多措并举加强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立幼儿园、小学,建成群众活动场所,完善健身设施,构建与城区融为一体的骨干交通网络,同时全面保障和提升就业质量,努力让搬迁群众过上满意的新生活。
此次研学,不仅是一场鲜明的红色文化学习,也是一次深刻的基层实践。团队成员下基层、历风霜、干实事、长本领,在遵义红色文化中汲取战略智慧与革命精神,参与实践服务地方的建设发展,彰显江大学子投身社会的风貌,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