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中小学研学旅行服务平台—甘肃研学旅行网
位置: 首页 政策解析 详情内容

如何看待教育部研学旅行新政?三位大咖全方位解读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研学旅行是什么?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为什么要开展?

1. 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2. 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

3. 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的习惯。

如何纳入教学计划?

《意见》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学校要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

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并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研学旅行去哪里?

《意见》强调, 要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各地要根据研学旅行育人目标, 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等,建设一批安全适宜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并探索建立基地的准入标准,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打造一批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路线,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各基地要将研学旅行作为重要的教育载体,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研学旅行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发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

如何组织管理?

《意见》要求,各地要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探索制定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

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旅行可采取自行开展或委托开展的形式,但必须按管理权限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做好学生活动管理和安全保障工作。

学校自行开展研学旅行,要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权利;学校采取委托开展研学旅行,要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企业合作,并与企业签订协议书,明确委托企业或机构承担学生研学旅行安全责任。

五大任务

1. 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

2. 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

3. 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

4. 健全经费筹措机制

5. 建立安全责任体系

解读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

青少年需要参加亲近社会与自然的实践活动

青少年成长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该过程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体验性,二是群体性,两者缺一不可。

所谓体验性是说,青少年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他们需要亲身参加许多亲近社会与自然的实践活动,父母和老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成长,就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体验。

所谓的群体性是说,青少年完成社会化离不开群体性交往,再好的父母和老师都无法代替伙伴的作用。良好的研学旅行活动充分体现了体验性和群体性,因而受到了特别的欢迎。

张志勇(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研学旅行有助于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承载一下六个方面的教育:

1. 道德养成教育。研学旅行是中小学生有组织的集体性,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活动,是对中小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生活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载体,可以帮助中小学生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社会教育。组织中小学生走进社会,融入社会,有助于中小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感受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明确社会进步的方向,培育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国情教育。组织中小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乡村,走进社区,走进工厂,走进科研院所,科研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取得的伟大进步,引导中小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培育中小学生的国情意识。

4. 爱国主义教育。走进祖国名山大川,走进革命圣地,走进改革开放现场,引导中小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领略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体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能够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引发中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育中小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

5.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组织中小学生走进我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当代文化“现场”,走进历史“现场”,能够引导中小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内心激发中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由衷的崇敬之情,敬畏之情,践行之志。

6.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养成,创新精神只有在创新活动中才能培育。研学旅行有助于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林卫民(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

在“研学旅行”出发之前,做足功课

首先,学生自身必须检索自身的观念和能力储备情况,没有前奏的知识,是难以很快进入“研学旅行”的学习状态;

二是教学中关注关键事件可以将“研学旅行”活动做得很精彩,有艺术感并能够增加学生的新观念;

三是教师的“临场智慧”,教师娴熟的技术和高度的智慧,能够让学生总是处在“旅行”,“研学”的热爱和分享状态,内在的学习动机得到了充分的激发。

THE END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更多研学人学习进步,共同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2352124124),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研学新闻

最新文章

课程设计

TAG